人無信不立,市無信不興。自2015年獲批成為全國首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以來,我市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的頂層設計和實踐突破,逐步建立具有溫州特色的全民信用體系。近日,溫州榮獲2016年度城市信用建設創新獎,綜合信用指數名列全國地級市第三位。
從一度因民間借貸風波陷入信用低谷,到如今躋身全國信用城市前三甲,溫州在信用建設中率先探索,建立“信用+金改”監管模式,推行民間金融組織非現場監管系統,初步實現對民間金融市場交易行為的非現場監測,為擴大監管覆蓋面、提升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奠定了基礎。
如溫州率全國之先推出的“農民資產授托代管方式融資”業務,不用登記、不用擔保、無需保險、只需承諾,農民就可以憑借自有的土地、住宅、經濟林木、集體經濟股權、農業裝備、農業產品等動產、不動產,以授托代管的方式向銀行申請貸款。這一舉措盤活農民閑置、沉睡的資產,受惠農戶3584戶,累計激活農村資產10億余元,打通了農村金融服務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金改領域的另一大創新之舉,是溫州在全省率先推出企業授信總額聯合管理機制,測算、核定各大銀行對企業的授信總額及企業的對外擔保總額,有效遏制過度授信、多頭授信導致的貸款超發、濫發等現象。
如今,在“信用+金改”模式的創新引領下,溫州金融生態環境逐步改善,社會信用和銀企信心不斷回升。不僅如此,近年來溫州通過創新信用獎懲機制、信息共享和誠信品牌建設等長效機制,讓“守信者處處受益,讓失信者寸步難行”。
在構筑聯合獎懲機制上,我市出臺《溫州市企業信用聯合獎懲辦法》,對18個領域聯合激勵對象和27個領域聯合懲戒對象,落實行業主管部門及公共事業單位、群團組織、行業服務機構,共23項聯合激勵措施和17項聯合懲戒措施;開展“百佳誠信企業”等誠信典型企業評選活動,將納稅信用與信貸融資掛鉤,優先為誠信企業提供金融支持。
在信息共享上,溫州創新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府院聯席會議制度,實現司法審判領域失信信息與政府信用信息交換共享,推動建立跨領域合作、多部門參與,對司法審判領域失信行為和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。2015年以來,已成功控制人員4162人,司法拘留2842人,并將8萬余條失信信息導入人民銀行征信系統、最高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,促使10220名失信被執行人,自動履行義務或達成和解協議。
2002年8月8日,溫州率全國之先設立以誠信為主題的區域性紀念日——“8·8誠信日”,連續15年堅持開展形式多樣、內容豐富、具有溫州特色的誠信主題宣傳教育活動,廣泛發動群眾參與溫州的信用建設,初步構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誠信文化品牌。值得一提的是,溫州連續兩年開展“誠信一條街”活動,打造溫州的五馬街、人民路“誠信一條街”,在全社會營造誠實守信商業氛圍。